- 祖巴茨:0.187 个/回合
- 托马斯·布莱恩特:0.127 个/回合
再看篮板,海斯不仅远不及顶级水平,就连与祖巴茨这类次级内线相比也有明显差距。甚至他在篮板效率上还落后于已经赴欧洲发展的托布。
封盖效率对比:
- 海斯:0.012 个/回合
- 文班亚马:0.055 个/回合
- 乐福:0.015 个/回合
防守端的问题更加突出。就连已经不以防守见长的老将乐福,在封盖表现上都比海斯更胜一筹。封盖能力不足,直接反映到护筐效果上——24-25赛季,当海斯防守对手小于6英尺的投篮时,命中率从61.2%上升到63.2%。
综合来看,海斯作为第二中锋,仅在进攻端还有可用价值,但前提是必须有优秀的组织者配合。否则,他的作用难以最大化。因此,结论很明确:海斯并非湖人第二中锋的理想人选。
那么,湖人该如何应对这一短板?
首先可以确认一点,艾顿在新赛季很可能承担更多责任。他选择加盟湖人,一定程度上就是想借这个高曝光的平台证明自己。换言之,第二中锋的角色在常规轮换中可能不会承担太重负担。
那湖人的选择方向是什么?我理解有三种思路:
1. 寻找类似纳兹·里德或大瓦格纳这种具备投射、拉开空间能力的内线;
2. 引进像瓦兰丘纳斯或武切维奇这种有吨位、能抗的传统中锋;
3. 考虑具备机动性与换防能力的小南斯、克拉克斯顿类型球员。
从操作层面来看,湖人手中有八村塁、克勒贝尔、文森特等到期合同,这类资产在赛季中期交易截止日前格外具备吸引力。与此同时,一些处于重建期的球队如奇才、开拓者,也可能在阵容上做出调整。比如开拓者,在克林根逐渐展现潜力、又选中杨瀚森之后,内线位置资源明显过剩。
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美媒《Fadeaway World》提出了一个交易建议:湖人送出克内克特与克勒贝尔,从开拓者换来罗伯特·威廉姆斯。
关于罗威,值得强调几点:
- 特点方面:NBA至今出战235场,真实进攻正负值为 0.6,而防守真实正负值高达 3.1,防守是他显著的优势。
- 荣誉方面:21-22赛季,他凭借在防守端的出色表现,获得年度最佳防守球员第7名,并最终入选年度防守第二阵容。
再结合他在篮下的高效终结(80.9%篮下命中率,53.6%近篮下),理论上他确实是理想的第二中锋人选。
不过,这笔交易并非毫无隐忧。
第一,克内克特的问题:
虽说在夏联表现平平,交易价值受损,但他仍有三年新秀合同在身,球队完全可以观察一个赛季再做决定。即使放弃,也可以像处理希菲诺那样,选择不执行第三年球队选项。
第二,伤病隐患:
罗威近两个赛季总共只出场26场比赛。这个出勤率堪称惨淡,对比“铁人”布里奇斯的半季数据都相形见绌。而他在攻防两端的即战力也明显下滑。24-25季进攻真实正负值为-0.1,生涯首次转为负值。
第三,合同状态:
罗威正处于一年1300万美元的到期合同阶段。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,这是把双刃剑——虽然不会影响未来操作空间,但一旦表现不佳或续约谈不拢,很容易变成“半季即走”的尴尬局面。
综合来看,如果湖人真做这笔交易,那可以理解为用一个健康球员去赌一个“玻璃人”的复苏。这种操作风险并不小,容易重演之前芬尼·史密斯的案例:送出拉塞尔和三个次轮,最终只用了半季。
所以,如果真的要换罗威,我的建议是:只出克勒贝尔,毕竟两人都存在伤病问题,算是互换罢了。湖人无需再额外加码。
这样的调整策略,或许能更务实地解决湖人目前的内线补强问题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